在近些年來,國內發生的樓房倒塌事故層出不窮,
如: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莊市一座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二層樓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難;
2012年12月16日,交付20余年的寧波市江東區徐戎三村2幢樓發生倒塌,造成1死1傷;
2013年3月28日,浙江紹興市越城區城南街道外山新村,一幢四層樓的民房倒塌。據稱,這幢房子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
2013年10月,江西省廬山景區的過橋突然斷裂。新華網報道稱:“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頻繁發生坍塌事故,中國新建筑的壽命還不到30年,僅為英國的四分之一”;
2014年04月07日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棟商住兩用建筑2日下午發生火災,火災導致5名消防員遇難,14人受傷。消防員遇難原因是老舊建筑的部分墻體在大火中突然倒塌。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速增長期的“豆腐渣”建筑和設施最近陸續發生事故;
在2014年同一個4月,浙江省奉化市一棟建于1994年的5層住宅發生倒塌事故,導致7名居民被埋在建筑廢墟里。中國四川和云南地區去年發生地震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這也是因為使用了不合格建筑材料的住宅和學校在地震中輕易倒塌;
還有很多類似的新聞,在這里不一一詳說,根據調查,英國建筑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而美國是74年。但在住建部的一位負責人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卻只能持續25-30年?!?nbsp;可以看出來,中國的建筑物與國外的相較之下問題可大了。
為什么中國的建筑物會如此“短命”呢?我們可以引述到改革開放時期。在閉關鎖國的時期,我國的機建等設施都落后于世界很多很多,那時跟沒有人能改高樓大房,生活必需品都是靠糧票來兌換的。在后來國家開放改革,機建才開始興起,開始引入市場,但是當時的技術初成,連建筑材料也是劣質的,建筑結構都是磚混結構為主,經不起時間的洗禮,時間一久就會出現外墻剝落,天花塌下等質量通病。原因在于材料的質量實在是跟不上標準。
然后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機建高速興起發展,建筑工藝漸漸熟巧,但為什么建筑的壽命還是只有30年呢?當時的建筑標準跟不上時代,太過于簡單的標準導致建筑的規劃也變得隨意,導致建筑物壽命短的致命因素。
到后來發展到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建筑材料開始嚴打質量,而制作材料的工藝也漸漸純熟。此時人們只顧著材料的質量,忽視了監管規劃的力度,“包工頭”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名為監管人,但實際上就是偷工減料。從中抽走鋼筋等建筑支撐為主的材料,砌墻的水泥砂漿比例減少水泥量等等的行為,導致“豆腐渣”工程的現象十分嚴重。
直到90年代末,來到新21世紀,人們終于意思到監管人員的重要性,各有關部門雖然已經提倡嚴格把關監管力度,可是房產業的猛然興起,人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導致施工材料與監管遠遠跟不上人們的步伐,然后一系列舊鋼重煉,使用咸水沙,也是房子只有30年壽命從沒改變過的緣故。
資料說明,一直以來,時代變了又變,但在中國的建筑物的壽命卻從無增長,而主要原因就是監督監管不足,在現時社會,發展的施工材料,國家規劃以及施工工藝都有一定的進步,當前最重要要做到加強監管監督能力!這無疑是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執法抓嚴了,才能使得百姓有安全的家。
“樓房安全一分鐘都不能等。”再難也要逐步建立檔案,不僅是建立建設成果的檔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檔案。而政府應逐步加強社區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在老舊小區,應該社區跟物業聯合起來,對樓房加強監督。從身邊做起,讓中國的建筑物壽命不要再只有“30歲”。